【转载】我为什么不 “优化”

2018-02-07 3145点热度 1人点赞

我为什么不 “优化”


作者:smalllion
链接:http://bbs.pcbeta.com/viewthread-740685-1-1.html


1 、优化的本意是?随便翻一本词典,我们就可以看到 “采取一定措施使变得优秀” 。
2 、从 “优化” 一词的释义,可见其有两个要素,一是 “采取一定的措施”,二是 “使变得优秀” 。而在当前的大众电脑使用者的语境中,伪 “优化” 大行其道,只要言论发起者愿意,任何修改行为都会被称为 “优化”,这实际是对 “优化” 一词的歪曲与玷污。在没有数据与证据证明 “使变得优秀” 的事实存在前,这些修改行为至多称为 “个性化与阉割” 的过程。令人遗憾的是,泛优化论者从来没有提供这些必要的数据。
3 、既是 “个性化与阉割” 的过程,就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正如从来没有人宣传 “大家一定要用电磁炮当壁纸” 或 “大家一起来自宫迎接美好生活” 一样。
4 、退一步来说,任何修改行为,都应当在 “知其为何而为之” 的情况下进行。而泛优化论者与优化软件,往往用富有煽动性的语言引导用户进行 “不知其为何而为之” 的修改。这一做法实质上损害了用户的权益(尽管不少用户会感恩戴德的谢谢他们),是极不负责任的。


——————————以下正文————————————————

“优化” 在这篇文章中的指向,大家应已心照不宣,因而也无必要对其含义做特别的定义。(注:维护行为不在本文讨论范畴)

(为避免讨论陷于鸡同鸭讲的局面,请先参照示意图确定行为(潜在)归属)

记得 00 年家里刚购入电脑时,各种优化软件、优化文章就屡见不鲜。无论是在那尚处于 56K Modem 滴滴答答声中发展的中国互联网上,还是在成为教授我初步计算机知识的良师益友的各种杂志上,“优化” 永远占有一席之地。这可以理解,毕竟这种稍加修改就能获得大量利益的事在计算机领域并不罕见,诸如超频,诸如当年在 AMD U 上鼓捣的改金桥,诸如现在热门的开核……这也是计算机的有趣之处。我们似乎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对系统这改改、那改改同样可以获得这样神奇的效果。所以,如同那时(与现在)的很多用户那样,我使用了 Windows 优化大师来 “优化” 我的 Windows98 操作系统——在那重装系统相当频繁、网络又并不发达的年代,它是我要长期保存的程序。

但事实并不那么美好。尽管优化大师拼出吃奶的劲要把我的系统往 “性能优先” 的方向 “优化”,尽管一次又一次的去清理 “系统垃圾”,但 C566+64M SDRAM+i810+56K 的配置,该非法操作还是非法操作、该死机还是死机、 56K 猫也一样是在用凄惨的呻吟带来 10K/S 不到的网速、跑地球帝国终究还是卡。最后软磨硬泡,购入 128M SDRAM 一根,插上之后,生活立刻变得美好了起来——至少地球帝国顺畅了很多。

在那之后我依然坚持使用了好几年的优化大师,甚至购买了一个序列号——有的时候心理暗示总是有着神奇的作用,明明知道心理安慰远大于实际作用,却为了宣传语中的效果一次又一次的点击 “优化” 、 “清理” 。对我个人而言,大概用了 7 年的时间才彻底认清这一事实。 07 年购买笔记本后,那套正版的 “优化大师” 就在床底长眠了。

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一下 “优化”,什么是 “优化”?照搬词典上的释义,我们可以看到 “采取一定措施使变得优秀” 。等等,在那些软件、文章告诉我们 “采取一定措施” 之前,我似乎并没有看到过任何 “使变得优秀” 的证据:哪一项这些软件、文章所主张的措施在严格的对比测试中对处理后的系统的某某性能提升了多少个百分点——10 年过去了,泛优化论者没有提供任何证据。它们真的是 “优化” 吗?抱歉,我好像只看到 “化”,至于是 “个性化” 、 “阉割化” 、 “郑智化”,在所不论。伪 “优化” 大行其道的今天,只要言论发起者愿意,任何修改行为都会被称为 “优化” 。优化的内涵,隐约之间被歪曲和玷污了。

那么,对于这些 “化” 物语,我们有必要费心追随,有必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吗?从来没有人宣传 “大家一定要用电磁炮当壁纸” 或 “大家一起来自宫迎接美好生活”,一个道理。

如果说这些 “化” 仅仅是简单的没有作用(或没有任何对用户有意义的作用)也就罢了,就当喝多了白开水亦无妨。但要命的是,它们偏偏能发挥一些奇妙的作用。记得闪屏事件(http://bbs.pcbeta.com/viewthread.php?tid=573283)吗?“X 化” 们去修改 HungAppTimeOut 、 WaitToKillAppTimeOut 、 HungAppTimeOut 、 WaitToKillServiceTimeOut 以试图获得想象中的响应提升的结果。

如果说修改参数谨慎为之尚不至于带来危害的话,那么那些崇尚 “关闭” 、 “禁用” 、 “移除” 的泛优化论者则直接侵犯了用户正常使用计算机的权益。他们没有确保终端用户明确的了解自己将禁用的功能的意义就向他们提出诱惑性的建议,这等于剥夺了用户的决定权。代用户行使权利的后果,便是出现了一个个怎么也打印不了(Print Spooler 服务被禁用或移除)、怎么也拨不上 ADSL(Telephony 服务被禁用与移除)的可怜用户。更为夸张的,我见过基础的 COM+ EVENT SYSTEM 被整个移除的例子。

如果说为用户禁用暂不使用的服务尚算为用户着想只不过过失致用户损失的话,那么那些鼓吹禁用 UAC 、禁用卷影复制、禁用超级预读取、禁用休眠、禁用索引与搜索……(例如:http://bbs.pcbeta.com/viewthread.php?tid=644104)而不加以任何论证的泛优化论者,试问你有什么资格剥夺用户享受系统增强、改进的权利?更为严重的,出现了终端用户碰到本可以使用这些功能解决的问题却由于泛优化论者的唆使而最终抱憾而归的情况(http://bbs.winning11cn.com/viewthread.php?tid=809561)。我们应当将一整套的论证展现在用户面前,而由用户自己理解与决定如何操作。

任何修改行为,都应当在 “知其为何而为之” 的情况下进行。而泛优化论者与优化软件,往往用富有煽动性的语言引导用户进行 “不知其为何而为之” 的修改。这一做法实质上损害了用户的权益(尽管不少用户会感恩戴德的谢谢他们),是极不负责任的。当用户碰到问题时,泛优化论者在哪里呢?优化软件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前面文章说到了伪 “优化”,相对的,可见真优化也是存在的。比如启用 AHCI 优化磁盘对小文件的读写性能(PCMARK VANTAGE HDD 项测试证明),比如笔记本在使用电池时将电源方案调整为节能以优化电池使用时间(BatteryMark 测试证明)、而在连接电源时使用平衡以优化发热量(Everest 温度监测、资源监视器频率监测证明),比如恰当管理文件附加属性以优化资源管理结构(库理论证明),比如合理的使用休睡眠以优化系统就位时间(秒表实测证明)等。关键在于,必须让用户看到论证与证据。

而在论证与证据出现之前——

我为什么要去采取一些未经论证、效果不明、却同时可能损害系统可靠性与性能的措施呢?

我为什么要 “优化” 呢?

你为什么要 “优化” 呢?

StarryVoid

Have a good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