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状态这个属性在社交应用的思索

2021-02-07 984点热度 2人点赞

关于无状态社交,这个名词是我自己构造的。无状态取自计算机协议中的无状态定义,把每个交互作为与之前任何交互都无关的独立的事务。社交则还是生命有机体和所意识到的其他生命有机体的互动和交流。


1 、前言

社交的本质是孤独,这份孤独的思考是对历史的一份总结,在这份观点性的思考之前,其实还有另一个本质的问题,社交的实现是什么,我们想社交来满足什么,做出什么。当然,社交的实现至今我都没有思考出来,所以光分析本质是孤独就已经耗费了好多年。

前段时间恰逢在某段关系中进展失利,进而雪崩了某个旧有的社交体系。(注 1)我开始再一次思考社交的实现是什么。从精神感受上来说,我对一个人有社交的想法,和另一个人无社交的想法,这种有无的区别是从何而来?这种社交状态的变更是因何而生?

在去年通过《亲密关系》看到了一篇心理学的模型 “默斯坦的 刺激-价值观-角色 理念”,这份关系的迭代过程让我受到了启发,原因则是和我关于有状态的社交(注 2)有很近似的结构。最初在高中的时候我思考社交的结构时就构想了一份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玻尔模型)的一种社交结构状态,通过自身的吸引力来维持各社交角色状态的稳定。后来发现吸引力并不是一个切实的概念,还可以继续细分成多种概念和状态,比如价值社交,好奇心社交,需求社交等等。当然,我在这种不断细分中迷失了社交的想法,而后便是长达多年的混乱状态。

在过去,我经常给他人阐述自己这些混乱的想法,当然,阐述的过程并不美好且晦涩难懂,但如果通过一些已有的心理学家的观点来阐述却可以作为例子来支撑这些内容。所以接下来的内容将开始博引旁征许多心理学的观点来阐述在不同情况下的思考。我相信这样的阐述下有助于理解和沟通相关的内容,也希望接下来不会枯燥乏味。

注 1:旧有社交体系结束后,重新审视发现也有维持了 10 年以上。主要体现为 吸引力 的新鲜感社交。

注 2:有状态和无状态的区别,通常而言是取决于对历史的评估是否影响到现在的状况 [ 链接 ]


2 、什么是无状态社交

关于无状态社交,这个名词是我自己构造的。无状态取自计算机协议中的无状态定义,把每个交互作为与之前任何交互都无关的独立的事务。社交则还是生命有机体和所意识到的其他生命有机体的互动和交流。也就是将每次社交视为一次请求和交互活动,在不查询历史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内心直接去判断和执行社交行为。如果社交行为在中途意外故障,则重新开始社交行为,并且社交资源的调用仅出现在开始和结束两个区域中处理(也算是有状态但相比极少)

而对于前言中的三个问题,对外界有无社交的想法是从何而来,这点无状态社交由于其本身是一种被动的回应社交,所以没有切实有效的主动行为。对社交状态的变更则取决于无状态社交的结果,中间由于不存在历史的影响所以每次社交都是一个独立的事务流转,互相没有牵扯。而社交的实现来满足的内容则是一种节省资源的社交行为,满足了事事都完整社交的期望。

3 、无状态社交的优势和缺点

等待查询更多信息而关联更多的观点

3.1 、节省资源

这是最核心的优点,也是在其他人观感中最核心的缺点

由于无状态不关联历史行为,所以我们每一次都近似将他人的社交当为一种模糊的均衡感受来处理,并且很可能会因为心情的起伏影响社交的结果,导致广义社交的不在意感很明显。以前的经历没有过继到当前社交,所以也无需思考曾经在某个时间点上出现过社交的愉快或者不愉快,进而更倾向把社交孤立和信息化。

3.2 、快速交互

因为节省资源,所以我们可以非常快的回复一个人相应的信息或者感受,同时这种回复倾向一问一答的方式,所以无状态社交很难判断对方有没有满足,也很难判断我们回复的感受是否正确。在通常的社交结构下,一次社交行为更倾向于反复多次的刺激来实现顺畅沟通,但无状态社交丢弃了这种反复的刺激,用单一刺激回复,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误解。

3.3 、灵活多变

因为快速交互,所以我们有着灵活多变的方式回复,通过这点可以避免伪装面具的产生。今天开心所以每次社交回复都比较调皮,也是一种心情的体现,当明天难受,每次回复也可以携带难受的感觉。这种隐匿的携带非常不明显,通常只有超过常人的敏感才能意识到原来刚刚的社交里有包含相关的情绪。同时也因为这种不稳定的多变状态,每一次社交行为都产生一个混沌解,我们无法预期到单次社交后的结果。

3.4 、可用于实验测试

因为灵活多变,所以我们可以用于社交测试。当我们想知道这种行为和对方社交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非常轻松的模拟并执行出来,同时单次社交多次统计进而了解这个社交行为与这位社交对象的交互参考结果,做社会观察也会非常有效果。同时这种实验性质的情况很容易被察觉到是工具性质,甚至没做实验性质也会有工具性质的推论感受产生。

3.5 、可以模型化社交

因为可以实验测试,所以我们可以针对性训练一种模型用于社交,并且模型的数量可以非常的多,可以纯理性也可以携带感性,但通常而言感性占比不会超过半数否则无状态社交就变成了感性交流情况,这种交流因为感觉的不可控(比如交流时气温骤降)会导致发散性结果。同时每种社交又可以近似制作一种面具性质的结果来实现期望中的稳定社交。


总结一下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轻量社交方案,在相对稳定的社交环境下使用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比如情感的海王行为,比如工作团队的交际行为)相比传统意义上的社交更淡化历史的进程,较无视历史价值,同时每次社交都仅关注当下,十分的唯心。

衍生问题:什么是社交的期望,以及在期望下我们的社交行为是怎么样变化的

StarryVoid

Have a good time